銅寶鼎在歷史上的政治象征
在歷史文物中銅寶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,它一開始是食具,后來演化為禮器,并有嚴格的要求,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鼎,成語“一言九鼎”“大名鼎鼎”“鼎盛時期”“鼎力相助”等都說明了鼎的尊貴地位。
青銅時代的鼎已是青銅鑄就的重器,最高級別的貴族——王,要用九鼎祭祀、賓客、宴享和隨葬,所以“九鼎”就成了國家政權的象征,“問鼎”、“定鼎”這樣的詞成了最高軍事、政治行動的代名詞。原先僅僅作為烹飪食物之用的鼎,從商代開始在貴族禮樂制度下成為第一等重要的禮器,又稱作彝器,即所謂“常寶之器”。鼎不再是一種單純的炊器和食器,它成了貴族們的專用品,被賦予了神圣的色彩,演化為統治權力的象征。
天子用九鼎為制,據說起于夏代。夏代用九州貢金鑄成九鼎,可能象征天下九州,即指禹平洪水后分天下而定的冀、兗、青、徐、揚、荊、豫、梁、雍九州。傳說禹鑄九鼎,《左傳》宣公三年說:“昔夏之方有德也,遠方圖物,貢金九牧,鑄鼎象物,百物而為之備,使民知神、奸”,“桀有昏德,鼎遷于商”,“商紂暴虐,鼎遷于周。……成王定鼎于郟鄏”。《史記·正義》說:“禹貢金九牧,鑄鼎于荊山下,各象九州之物,故言九鼎。”又《焦氏易林》說:“禹作神鼎,……”,“禹分九州,收天下美銅鑄為九鼎,以象九州。”
商周時期對以鼎為核心的禮器及其制度的逐漸規范,使它上升為國家、王權的象征。這樣一來,為歷來追逐王權者所倚重的九鼎,就成為了標榜其正統地位的標志
在古代,鼎是顯赫帝王的象征,被人尊重,是權威的象征,有言九鼎”之說,寓意說話的分量重。現代人在家中擺放鼎,主要利用其避兇趨吉。